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无码,国产卡一卡二卡三乱码手机,卡一卡二卡三高清乱码网站,国产成人欧美日韩在线电影,国产啪视频免费观看视频

歡迎光臨達州市殘疾人聯(lián)合會網(wǎng)站! 今天是:
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: 達州市殘疾人聯(lián)合會 >> 自強模范 >> 正文
劉多益:三根手指寫傳奇
更新時間:2010/11/26 15:09:51   作者:朱成林  來源:本站原創(chuàng)   點擊數(shù):12379
 

三根手指寫傳奇
——記達縣人大代表劉多益

文/朱成林

 

    生命本身只是一場旅行,對于有的個來說,這場旅行常常沒有目的,沒有主題,沒有答案,只是間或在途中有許多的感動。
    在四川達縣的鐵山西,有一個叫黃觀村(現(xiàn)名陽嶺村)偏僻的小山莊,前幾年,自然條件極差,人均年純收四五百元的不在少數(shù),村子里的村民面對窘境從沒放棄過對幸福生活的追求,但由于缺少一個有毅力的領頭人,而讓夢想屢次落空。這時,一個身高只有一米六○,雙手僅有三根手指的的矮個子站了出來,帶領全村群眾,修好了一條長達5公里的泥碎路,使全村人民告別了肩挑背磨的時代;建好了庫容10萬立方米的水庫的同時,又墊資新修了村小學,讓同學們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教室。他還將自己承包的150畝荒坡作為退耕還林的示范點,以此帶動群眾種草養(yǎng)畜,建成九嶺鄉(xiāng)第一個畜草養(yǎng)殖基地。
   就是這個僅有三根手指的殘疾人,在2003年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公路建設先進個人;2004年被達州市委、市政府授予市勞動模范榮譽稱號。2006年10月17日,在成都金牛賓館大禮堂隆重舉行的四川省消除貧困獎評選大會上,他因身殘志堅,立志扶貧的義舉受到大會的肯定和盛贊,他榮獲消除貧困奮斗獎,成為達州市獲得省消貧獎的第一人。
    群眾信任他,他在2001年10月被推選為九嶺鄉(xiāng)人大代表;2003年推選為達縣第十五屆人大代表;2004年推選為達州市第二屆人大代表;2006年再次被選為達縣第十六屆人大代表。
    在這榮譽的背后,他在自己的生命歷程中寫下了一個個感動,每個感動里都隱匿著一個故事,他把激情融入奉獻,他把無悔寫進生命。
    在這些公認的榮譽面前,人們不得不暗地佩服,不得不承認有的人就能創(chuàng)造傳奇。創(chuàng)造這個傳奇的就是達縣人大代表、陽嶺村現(xiàn)任村支書、殘疾村官劉多益。

承諾:肩負起鄉(xiāng)親的重托

   2001年12月10日,偏僻閉塞的達縣九嶺鄉(xiāng)陽嶺村村小學分外熱鬧,村委換屆選舉正在進行,通過村民們慎重的選舉,殘疾人劉多益被選為了村主任、鄉(xiāng)人民代表。這時,劉多益正在華東五市,考察學習人壽保險業(yè)務,聽到這個消息后,他既感到既激動又為難,思付自己是個殘疾人,能夠謀取中國人壽保險公司高級業(yè)務員這份一年收入四五萬工作不容易;但那邊是眾多鄉(xiāng)親父老的期望、信任和重托,究竟何去何從?這是個難題!
   劉多益出生在陽嶺村一個普通農(nóng)民家庭,1976年高中畢業(yè)后,開過拖拉機、修過沙灘河、干過民工活,不幸的是在1982年的一次意外,失去了右手,而且左手也殘疾了兩根指頭,成了僅有3個指頭的殘疾人。當時的他絕望、灰心,甚至想到過自絕人寰;然而面對養(yǎng)育自己多年的父母,年幼的子女,他又鼓起生活的勇氣,在親友的勸導下很快走出了陰影。1983年,劉多益開始擺地攤,開副食店,走出家門在達城做生意,憑著自己的頭腦靈活和膽識,劉多益在商海中如魚得水,到了1993年,就有了很大一筆集蓄。誰知在一次與韓國商人做服裝生產(chǎn)過程中,因輕信他人上當受騙,導致多年的心血一夜之間化為烏有。1995年,他重操舊業(yè),一年下來,因商情變化又虧了15余萬元。為整理思緒,劉多益回到了黃觀村,承包了150畝荒山,搞起了農(nóng)業(yè)立體開發(fā),種植美國紅心柚、梁平柚、白果樹、黃花、雪梨等;飼養(yǎng)了豬、牛、羊、鴨。2001年,他邁出家門,加入了中國人壽保險公司,一年下來,憑著自己的苦干,業(yè)績達到15萬元,在達縣人壽營銷隊伍中排名第三,他強烈的敬業(yè)精神和驕人的業(yè)績獲得了縣、市、省公司的好評。
    面對豐厚的年薪,劉多益更多想到的還是在貧困中苦苦掙扎鄉(xiāng)親們,還有退休鄉(xiāng)黨委書記蒲正凡老干部語重心長的話語,“多益啊,群眾選舉你,是因為你雖是一個殘疾人,卻有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,群眾們希望你帶著他們干呀!”
    為了不負群眾的重托和希望,經(jīng)過艱難的選擇,最后,劉多益選擇回去當“村官”。在村民大會上他莊嚴承諾:我在任期內(nèi)要為老百姓辦實事,好事,不管困難有多大,道路多艱難,也要切實辦好群眾普遍關心的“熱點和難點”,人民選我當村官,我要當好村官為村民!

實干:一腔熱血寫忠誠

    陽嶺村遠離場鎮(zhèn),地上沒廠,地下無礦,道路不暢,水利不通,電燈不亮,有的家庭的孩子上不起學,讀不起書,有的看不起病,一年四季全憑傳統(tǒng)的種糧方式維持生活,經(jīng)濟十分困難,土地貧脊,十年九旱,是一個遠近聞名的“爛攤子”村。
    “要想富先修路”。陽嶺村60年代修建了兩條機耕道是早已破敗不堪,群眾所需的農(nóng)用物資運不進,所產(chǎn)的農(nóng)副產(chǎn)品運不出,村民們怨聲載道,多年來鄉(xiāng)親們稱為“龍蛇路,斷腸路”。道路不暢成為制約著全村經(jīng)濟發(fā)展的瓶頸之一。為了加快本村經(jīng)濟發(fā)展,2002年5月,劉多益組織召開了村民代表大會,按“村民自治”的原則,人平捐資100元,發(fā)動村民對兩條村道進行全面整修。
    公路加寬,需要搬遷兩座墳,劉多益上門找墳主協(xié)商搬遷,可墳主不同意,幾兄弟輪流留在家中看管,并且揚言“誰敢動墳,就跟誰拼命”,劉多益多次托他的親朋好友上門做工作,都沒有效果。為了保證工程進度,劉多益第五次上門宣傳,工作還沒講完,就遭到幾弟兄推搡,造成他眼角破裂,鮮血直流;鄉(xiāng)政府、派出所得知后,嚴厲處罰了幾弟兄,要求他們賠禮道歉;經(jīng)過一夜的思考,劉多益認為自己的工作方法還有待改進,第二天一早,他就主動上門向幾弟兄賠禮,他們被劉多益的真情所打動,終于同意搬遷祖墳。
    由于這兩條路基本上屬重建,資金投入需78萬元,群眾集資僅10余萬元,資金缺口巨大。工程進入到2002年年關時,工人們指望著拿工錢回家過年,可是村上沒有一分錢,劉多益心急如焚,他回想起自己的承諾,“就是砸鍋賣鐵討口要飯也要把路修下去”,就將自己2000多元的手機低價處理支付作運輸費,將家里4000多元的音響設備以2000元低價變賣給工人做生活費;將自己造價6萬多元的五間房子和七間宅基地以4.6萬元低價變賣給工人支付工資。家里錢沒有了,房子也沒有了,劉多益攜帶著80多歲的老母親和兒子,在九嶺鄉(xiāng)糧店租下了一間狹窄的房屋暫時居住,在劉多益搬家收拾衣物的時候,老母親蹣跚著過來幫忙,一邊抽泣,一邊安慰劉多益:“別難過,媽知道你是為大家才這樣做的,媽不怪你,媽支持你。”
    第二天下午,劉多益組織召開了全體修路工人大會,設宴熱情招待了辛苦大半年的工人,當晚,他將自己變賣的房子款與工人一一結完工資后,已是夜深人靜,民工們領著工資都走了,劉多益摸黑向租房走去,這時,天突然下起了大雨,天黑路滑,他不小心一跤摔了下去,滿身都是泥漿,手和臉都被擦破了皮,劉多益憑著自己一只殘疾的手摸爬了許久才站了起來,艱難地回到租房時已是深夜一點了,母親開門看見劉多益全身衣服濕透,滿身泥漿,臉和手還在流血,一把將劉多益拉進屋,老淚縱橫,哽咽著說“兒呀,你這到底為了啥?”劉多益什么也說不出來……
    2003年正月初八,公路工程又開工了,為了搶時間,抓進度,工程又不能耽擱,劉多益便偷偷地把妻子在外打工寄回來過年的1萬元錢也拿出來給工人做生活費。村支部、村委會隨后倡議黨員、干部、群眾捐糧捐菜,當月,村民們捐糧3000公斤,捐菜500多公斤。劉多益賣房修公路的事跡通過媒體播出后,引起了很大的反響,贏得了許多同情和支持。市人大代表王嘯波同志為陽嶺村修公路捐款5000元;老支書蒲善選帶頭借給了村上3000元;11社劉福興把幺兒子在外打工出車禍死后賠償?shù)?000元和自己養(yǎng)老的6000元,一分不留全部借給了村上;10社的老共產(chǎn)黨劉夕沛,12社的張成宣,13社的雷友華也全部將自己養(yǎng)雞、養(yǎng)鴨、養(yǎng)豬、養(yǎng)牛所賣的錢借給了村上,就這樣,東家借、西家湊,短短十余天,村民自發(fā)借給村上10萬余元。大家感慨的說:“跟著劉多益干,我們村就一定有希望,為支持他,我們心甘情愿!”
    2002年至2004年底,陽嶺村修建了兩條標美泥碎路6.9公里,2009年4月底全面完成村道硬化工程,共計4.2公里。

磨難:不會動搖心中的信念

    2004年六月初八,是劉多益母親最后的一次生日,劉多益心里很清楚,母親為家庭操心,為村上修路的事情操勞,身體一天比不上一天。那天,劉多益一直在公路上忙,他母親上街賒了一斤肉,做好飯后,在陽臺上等劉多益回家吃飯,可久等也沒見他回來,含著眼淚回到屋時,肉已被兩個孫子搶了個精光。鄉(xiāng)黨委書記郭家敏聞訊后,立即送去了20斤清油、5斤豬肉、50斤大米,還私人拿了200元錢按在劉多益母親的手中,再三囑咐道:“只能用于生活開支,不能拿給劉多益用在工地上”。幾天過后,縣人大楊興平主任也趕到九嶺看望劉多益和劉多益母親,為他們送來了溫暖和關愛。劉多益將這些米、油、錢分成二半,一半留給自己,一半用在了工地上。
 劉多益妻子在外務工三年,思念丈夫和兒子,牽掛母親的身體,時常想回家,想回到家人們的身邊,感受家的溫暖。2003年9月她從北京回來,特意為兒子買了學習光盤,當她知道劉多益把家里所有的家產(chǎn)都賣了,電視、影碟機也沒有了,真是又氣又急,但她看著劉多益又黑又瘦的身體,得知他是為全村人民辦好事、實事,更多的理解和心疼。為了幫助劉多益,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,她只住了幾天又北上打工去了,臨走時,她給母親和兒子買了一臺電視,含著眼淚對劉多益說:“老劉!你修路我支持,但你不能再把這臺電視給賣了呀!
    2004年9月3日,天下著傾盆大雨,陽嶺村14社周家灣山體滑坡,沖跨了十幾間民房,對全社35戶農(nóng)戶人畜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,劉多益帶領村支一班人六點鐘就趕到現(xiàn)場,排查險情,疏散群眾。當時有一位村民,前二天剛生了孩子,劉多益前去勸她們離開,其家人以孕婦不便為由堅決不離開,雨越下越大,險情越來越大,這時,劉多益和村支書沖進屋里,一個挽著月母子,一個抱起嬰兒,和其他干部一起拉著家人離開險境,當他們離開10分鐘,整個房子轟然一聲巨響全部倒塌。這時,有人通知劉多益趕快回家,告訴他母親跌倒了,可雨越下越大,山體還在繼續(xù)滑坡,劉多益放棄了回家看望母親的念頭,一心一意指揮村民轉(zhuǎn)移,直到把35戶人家全部轉(zhuǎn)移到安全地帶,他才向家中奔去。當回到家里,劉多益第一眼看見個兒子哭成了淚人,許多親友不斷地責備他:“你媽一把年紀了,把飯煮好后,還帶著雨傘和水鞋去接孩子,她在暴雨中摔倒了爬不起來?赡芏伎觳恍辛,為什么你這么久都不回來看看,還有沒有良心?!”劉多益幾步?jīng)_進屋里,跪在母親的床前,拉著媽媽的手,滿臉淚水,一句話也說不出來。
    劉多益母親因操勞過度引起的腦血管破裂,最終搶救治療無效離開人世。母親出殯那天,自發(fā)來了很多村民送她老人家,鄉(xiāng)親知道劉多益家的情況,他們有的出力,有的出錢,有的送米、有的送菜,用他們淳樸的行動來告慰她老人家。
    劉多益把母親就葬在了公路邊上,要讓她看到:無論困難有多大,自己都要把這個“村官”當好,要把陽嶺村的群眾帶富!

盡職:這樣的代表群眾信

   “9·3”洪災后,  劉多益走村竄戶,掌握社情民意,積極向當?shù)卣从橙嗣袢罕姷囊庖姾鸵,他還帶隊幫助23家實地考察認證地質(zhì)建房基礎是否安全,幫助協(xié)調(diào)解決占用土地等問題,切實履行起了一名人大代表的應盡義務,讓23戶受災戶在年前安全地住進了新房。
   在當選為人大代表后,劉多益密切聯(lián)系人民群眾,經(jīng)常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,積極履行人大代表的職責,一方面不斷學習法律法規(guī)提高自身素質(zhì),另一方面關注身邊的事情,經(jīng)常深入農(nóng)家院落聽取大家的意見,并記在心里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。
   2002年6月,劉多益四處奔波以招商引資的辦法,把自己的親外侄引進了村,共投資7.9萬元,在11社的高土地河溝進行了攔河修堰,修建了一口中小型三平塘,容量達6.7萬個立方,保證了四個社、366畝農(nóng)田灌溉,為全村雜交水稻制種提供了充足的水源。接下來,劉多益村又主動積極向水利局爭取集雨節(jié)灌工程項目,共修建了46口集雨節(jié)灌水池,共容積達2300多立方,還爭取資金對全村大河堰水庫渠道進行修建,左右干渠全長2500米,徹底整治了大河堰病害工程。
   原黃觀、陽嶺、千丘村三村村校被教育局定為D級危房后,三個村300余名學生就無教室上課,全靠租用民房就讀。為了解決這一大難題, 2006年,劉多益四處奔波籌集資金30余萬元,動工修建新校舍,在后期工程資金發(fā)生了嚴重短缺時,劉多益趕到縣僑聯(lián)僑辦申請資助,經(jīng)達縣僑聯(lián)僑辦的推薦,馬來西亞的洪良鵬先生捐資10萬元,捐助了課桌、凳子280套,幫助陽嶺村度過了難關。
   劉多益村帶領群眾借助黨的惠民政策,依托道路、水利、電力等基礎設施的不斷發(fā)展,以新村建設為契機,全村人均收入從當初的800元上升到如今的2800元,徹底改變和改善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。
   自當選為人大代表以來,劉多益用實際行動帶領群眾改變了黃觀村的面貌,但面對目前的成績,劉多益卻并不滿足,他覺得自己還應該為鄉(xiāng)親們做更多的實事,他說:人民群眾選我當代表,我就要行使人大代表的責任,要在今后發(fā)展中能找到真正適合我村發(fā)展的路子,讓老百姓真正富起來。
    在劉多益等村委一班人的帶領下,陽嶺村的群眾在致富路上正邁著大步向前。
    劉多益的故事也許會作為關于傳奇的一個的佐證。

 

 
   【編輯:楊文平】 
  • 上一篇文章: 沒有了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打印本頁 | 關閉窗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