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,達州市有各類殘疾人55萬人,其中城鄉(xiāng)貧困殘疾人有9萬余人,他們是貧困程度最深、扶貧難度最大、返貧率最高的特困群體,也是全市脫貧攻堅工作的重點和難點。2016年,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,為堅決打贏殘疾人脫貧攻堅戰(zhàn),全市殘聯系統(tǒng)主動融入脫貧攻堅大局,勇挑重擔,綜合施策,精準幫扶,引領廣大殘疾朋友積極投身脫貧奔致富奔小康。
一、夯實筑牢基層組織建設,鍛造一支穩(wěn)定實干的殘疾人工作者隊伍。一是鞏固基層組織,健全服務體系。通過開發(fā)公益性崗位為全市314個鄉(xiāng)(鎮(zhèn)、街道)配備了殘疾人專職委員。采取定向招聘殘疾人政府雇員的形式配齊了殘疾人專門協(xié)會專職干事,選好配強了專門協(xié)會主席和專職委員;二是加強專干管理,落實保障待遇。針對鄉(xiāng)(鎮(zhèn))殘疾人專職委員提出考核管理指導意見,明確了殘疾人專職委員選聘、考核、聘用程序及經費保障渠道;三是完善工作機制,規(guī)范服務模式。鄉(xiāng)(鎮(zhèn)、街道)殘聯、村(社區(qū))殘協(xié)為殘疾人提供的服務內容、工作流程、殘疾人工作的基礎數據、主要工作措施及落實情況等,統(tǒng)一制作了“三公開一公示”服務標牌,安放在醒目位置,充分體現了服務的便捷性、實效性和規(guī)范性;四是強化作風建設,提升服務能力。進一步落實了各級殘聯黨建主體責任,做到把握主體責任不走偏、推進主體責任不拖沓、落實主體責任不懈怠,堅定立場不走“歪道”,嚴格紀律不闖“紅燈”,切實履行“代表、管理、服務”職能職責,嚴格恪守“人道、廉潔、服務、奉獻”職業(yè)道德。
二、全面深化“量服”四大機制,基本實現精準需求、精準施策、精準監(jiān)督和精準管理。一是全面深化常態(tài)的入戶調研機制,實現精準需求。基層殘疾人工作者始終堅持每年至少到轄區(qū)內每戶殘疾人家庭入戶調研一次,把這個作為底線,硬要求,硬規(guī)矩,精準度達到90%以上;二是全面深化以需求為導向的“一人一策”服務機制,實現精準施策。結合大眾創(chuàng)業(yè)、萬眾創(chuàng)新的新形勢,自主與扶持相結合,確保“兩不愁、五保障”等所有普惠政策在殘疾人身上實現全覆蓋,絕不能漏一人、漏一項,精準度達到95%以上;三是全面深化以每個殘疾人直接監(jiān)督為主的新型監(jiān)督機制,實現精準監(jiān)督。殘疾人通過手持終端簽名,確保讓每個殘疾人的直接監(jiān)督不被代替。讓“三公開一公示”上網,社會監(jiān)督更有力。實時動態(tài)統(tǒng)計并公布每個干部履職的情況,精準度達到95%以上;四是進一步深化管理機制,實現精準管理。配備“量體裁衣”式殘疾人服務信息平臺手持終端3967臺,實現縣、鄉(xiāng)、村三級全覆蓋,手持終端錄入率達到100%,殘疾人基礎信息、需求狀況及服務內容實現在線及時發(fā)布。市殘聯依托手持終端和大數據,按照各個項目進度(數量)和精準度(質量)統(tǒng)計形成各縣(市、區(qū))的綜合績效排名,每月在全市范圍內進行排名通報。
三、主動融入脫貧攻堅大局,推動精準康復服務直通車項目全面實施。啟動實施“達州市殘疾人脫貧攻堅精準康復服務“直通車”項目,計劃從2016年開始,到2020年結束,每年在全市選擇約60個脫貧攻堅難度最大、貧困殘疾人最集中、醫(yī)療康復條件相對落后的鄉(xiāng)(鎮(zhèn)),由市、縣殘聯組織醫(yī)療康復專家服務團,深入到貧困村和貧困殘疾人家庭,為有需求的殘疾人提供精準醫(yī)療康復服務,幫助貧困殘疾人看得到、聽得見、站起來,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殘疾人家門口。目前,市醫(yī)療康復專家服務團走進了宣漢縣三墩鄉(xiāng)、白馬鄉(xiāng),萬源市大沙鄉(xiāng)、長壩鄉(xiāng)、魏家鄉(xiāng),渠縣巖峰鄉(xiāng),達川區(qū)河市鎮(zhèn)等地,3000余名殘疾群眾得到醫(yī)療康復救助。經估算,到2020年末,“直通車”項目將整合各類項目資金3億元,開展逾40項醫(yī)療康復服務,覆蓋輻射828個貧困村,近10萬名貧困殘疾人直接受益。
四、緊扣“互聯網+”發(fā)展趨勢,促進“殘疾人淘寶云客服”項目落地見效。一是與大集團合作,培育公益就業(yè)項目。與阿里巴巴集團、深圳市鄭衛(wèi)寧慈善基金會開展多輪洽談,推動實施“千名殘疾人淘寶云客服”精準扶貧公益項目,通過專業(yè)培訓考核,使不能外出作業(yè)的殘疾人通過互聯網完成IT巨頭遠程外派工作,幫助其獲得穩(wěn)定的收入,實現生命價值,提高生存質量;二是與多部門協(xié)作,整合扶殘惠殘政策。通過與市財政局、市商務局、市人社局等部門密切協(xié)作,進一步完善“互聯網+殘疾人居家靈活就業(yè)”項目優(yōu)惠政策,對殘疾人創(chuàng)業(yè)給予稅費減免、小額擔保貸款、經營場地租金補貼、社會保險補貼等優(yōu)惠或補助,鼓勵殘疾人居家遠程實現虛擬就業(yè);三是與殘疾人對接,精準提供就業(yè)幫扶。通過精準識別具有一定專業(yè)知識技能、有居家靈活就業(yè)愿望的殘疾人,充分挖掘殘疾人的潛能,最大限度整合政策資源,為殘疾人精準制定“一人一策”就業(yè)幫扶方案;四是與縣市區(qū)聯動,廣泛深入推動實施。通過與縣(市、區(qū))簽訂“互聯網+殘疾人居家靈活就業(yè)”項目目標責任書,強化指導,精心組織,計劃從2016年6月到2018年8月,通過三年時間,開發(fā)1000個殘疾人淘寶“云客服”工作崗位,批量解決殘疾人的就業(yè)問題。截止10月31日,市本級、達川區(qū)、通川區(qū)、經開區(qū)、宣漢縣相繼舉辦殘疾人淘寶“云客服”培訓班,實行培訓費、食宿費、考試費等費用全免惠殘政策,已組織148名學員參加培訓,這些學員陸續(xù)通過阿里巴巴集團考核,正式成為“淘寶云客服”。
五、積極培育社會公益組織,大力推動政府購買殘疾人服務。一是注重培育社會組織,統(tǒng)籌整合社會資源。建立了全市助殘機構名錄和助殘專業(yè)人才庫,引導、培育、發(fā)展了32家助殘機構,促進助殘機構健康有序規(guī)范發(fā)展,更好地滿足殘疾人多層次、個性化、類別化需求;二是注重調動專業(yè)力量,篩查選準救助對象。通過建立和實施0-6歲兒童殘疾篩查制度,選派社會公益組織專業(yè)人員,對1580名殘疾兒童實施精準救助;三是注重推廣購買服務,激發(fā)社會助殘活力。通過殘疾人民生項目打包推介,吸引全國44家助殘機構參與項目咨詢對接,最大限度地補上助殘服務資源保障“短板”,直接受益殘疾人約5.8萬人;四是注重實施分類救助,全程確保精準服務。通過社會組織專業(yè)人員參與量身定做“一人一策”精準幫扶方案,采取“零距離、個性化、全免費”服務模式,幫助每位殘疾人提供專業(yè)性的、針對性的、可行性的“量體裁衣”式精準幫扶服務;五是注重引入中介機構,有效實施評估監(jiān)督。通過談判優(yōu)選,與四川揚康殘疾人康復技術培訓指導中心簽訂服務協(xié)議,利用該機構依托的香港復康會品牌資源和香港理工大學的技術實力,由第三方機構對全市康復項目進行評估監(jiān)督,形成一套嚴謹科學的監(jiān)督管理機制,確?祻晚椖亢唾Y金陽光運作。
六、牢牢把握文化發(fā)展方向,促進殘疾人文化藝術體育大發(fā)展、大繁榮。一是殘疾人文化大發(fā)展。通過籌備四川省第二屆殘疾人文化藝術節(jié),積極開展多種形式、有利于殘疾人陶冶情操、寓教于樂的文化活動,各地文化館、圖書館、旅游景點等各類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免費向殘疾人開放或給予優(yōu)惠;二是殘疾人藝術大繁榮。依托特殊教育學校、藝術團,成立了殘疾人文化藝術訓練基地,成功舉辦2016年殘疾人文化藝術周活動。9月9日至29日,由省殘聯、省文化廳、省扶貧移民局聯合組織開展的四川殘疾人藝術團“勵志自強 脫貧奔康”文化扶貧主題巡演走進我市,在大竹、萬源、開江、達川連續(xù)進行了四場演出,給我市人民群眾奉獻了精彩勵志的特殊藝術盛宴,為殘疾人脫貧奔康攻堅戰(zhàn)注入了強大精神動力;三是殘疾人體育大進步。9月9日-14日,市第三屆殘疾人運動會在大竹縣成功舉辦,來自全市八個代表團438名殘疾人運動員參加了八個大項270多個小項目的角逐,產生 337枚金牌、220 枚銀牌、132 枚銅牌。同時,由我市培養(yǎng)選送的殘疾人運動員劉本英獲得了里約殘奧會一枚金牌、兩枚銀牌,兩次打破世界紀錄,實現了我市健兒在殘奧會上金牌“零”的突破,為祖國贏得了榮譽,為家鄉(xiāng)增添了光彩。
七、強力推動殘聯改革創(chuàng)新,廣泛深入實施殘疾人民生工程。通過強化各項民生工程及民生實事在對象范圍、保障內容、待遇標準方面的有效銜接,使改革發(fā)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殘疾人。截止2016年10月31日,全市城鄉(xiāng)殘疾人居家靈活就業(yè)51890人,占任務123.49%;扶持農村貧困殘疾人發(fā)展生產9168人,占任務123.89%;為貧困殘疾人適配亟需的基本的輔助器具15905人,占任務454.43%;救助貧困家庭腦癱兒童380人,占任務100%;為325名聽障兒童提供人工耳蝸植入、助聽器適配、聽力言語康復訓練救助,占任務427.63%;為71355名重度殘疾人發(fā)放護理補貼,占任務108.36%;完成家庭無障礙改造1259戶,占任務251.8%;為10541名扶持對象發(fā)放生活補貼;開展0-6歲兒童殘疾篩查,為1580名稱道兒童提供搶救性康復救助。
八、激勵殘疾朋友自立自強,積極投身脫貧攻堅全面同步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征程。通過與省、市各類媒體深度合作,設立殘疾人工作宣傳專欄,打造《真情一刻》等傳媒精品,廣泛宣傳殘疾人事業(yè)和自強模范典型事跡,激勵廣大殘疾人自強自立,積極參與社會生活,各行各業(yè)涌現出一大批殘疾人自強自立典型,越來越多的殘疾人實現了人生和事業(yè)的夢想。如:劉本英、王紫瑩等在國際國內重大殘疾人體育賽事斬金奪銀,劉多益、易忠生等興辦的扶貧基地獲得全省殘疾人“雙創(chuàng)”示范基地,全市有41名殘疾人、殘疾人工作者及殘疾人親屬成為縣級以上人大代表、政協(xié)委員,積極參政議政,匯聚決勝合力。
雄關漫道真如鐵,而今邁步從頭越。打贏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戰(zhàn)時間緊迫、任務繁重。殘聯部門作為黨委政府聯系溝通殘疾人的橋梁和紐帶,使命光榮,責無旁貸。立足新起點,全市殘聯系統(tǒng)將認真學習貫徹“三會”精神,按照市委提出的“12335”總體要求,聚焦農村、貧困地區(qū)、貧困殘疾人和重度殘疾人,進一步健全殘疾人權益保障制度和扶殘助殘服務體系,促進殘疾人收入水平明顯提高、生活質量明顯改善、融合發(fā)展持續(xù)推進,讓全市55萬殘疾人安居樂業(yè)、衣食無憂,生活得更加殷實、更有尊嚴,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、建設幸福美麗達州再立新功。